8846威尼斯·(中國)股份有限公司

首頁  師資隊伍  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

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 -計算機應用技術(高速列車智能運維方向)團隊 

定位領域:人工智能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高速列車智能運維)由我校人工智能學院得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與機車車輛學院軌道交通類專業跨界融合而成。

計算機應用技術(高速列車智能運維)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員以我校高速列車智能運維領域的骨干教師為主,融合了行業的領軍人才及技能大師,致力于培養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高速列車運維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團隊現有骨干教師17 人,年齡結構、職稱結構、教學能力結構合理。人工智能類專業教師5 人,軌道交通類專業教師9 人,通識教育類專業教師3 人,高級職稱占80%,雙師型教師占88%。

團隊負責人張中央教授1988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電力機車專業,先后榮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職業教育軌道交通行業名師等榮譽。主持、參加國家級、省部級教科研課題10多項,榮獲4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高速鐵路的技術創新,標志著中國鐵路技術水平整體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高鐵建設和運營正逐步走向智能化、一體化,廣泛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新技術,實現高鐵移動裝備、固定基礎設施及內外部環境間信息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聯、融合處理、主動學習和科學決策,實現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管理的智能化高速鐵路系統。

京張智能高鐵通過將衛星導航系統和人工智能相結合,成為全球第一條具有自動駕駛能力的高速鐵路。動車組檢測機器人在國內已經投入使用。

計算機應用技術(高速列車智能運維方向)團隊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1.廳、局、校建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協作共同體;2.整合資源,組建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3.“雙棲互聘”,創建“雙軌道三梯次”雙師隊伍培育體系;4.“五位一體”,構建“兩主線兩融合三層次”課程體系?!凹夹g技能培養”和“思想政治素養”兩主線貫穿整個課程體系,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高速列車運維技術” 人才培養相融合。5.德技并修,創新 “四維度” 團隊協作模塊化教學模式。6.基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大格局,以學生為中心,以高鐵列車智能運用與維護作業過程為導向,構建模塊化行動課程體系。從“思政統領、教法多用、模塊專攻、專兼協作”四個維度高效、高質量開展模塊化教學組織,實現思政課程貫穿整個人才培養,深化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教法改革,教師模塊能力專項培養提升,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標準開發,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7.示范引領,創新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 -護理專業團隊

 

  護理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員以我校護理專業的骨干教師為主,特聘醫院、養老健康照護領域知名專家為引領,致力于培養護理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團隊現有骨干教師20人,年齡結構、職稱結構、教學能力結構合理。團隊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師德先進個人 1 人、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省級文明教師1人、省優秀黨員2人、省學術帶頭人1人,高級職稱占75%,雙師型教師占90%。

團隊負責人林愛琴教授先后榮獲省青年骨干教師、省教育廳學術帶頭人、省衛生健康科教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主持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2 項,主持和參加省部級以上教科研課題10多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獲省級銀獎 1 項。

團隊教師負責建設的護理專業在70年左右的辦學歷程中,先后被評為鐵道部示范專業、河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河南省特色專業、國家骨干校及優質校重點建設專業、國家級骨干專業等,被推選為全國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協作會主席單位、全國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研究會副主任單位、護理專業國際賽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等。

護理專業團隊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1.內培外引,打造德教雙馨的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團隊 ;2.完善校企、校際協同工作機制,依托“中心+聯盟”,建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3. 確定“兩主線、 兩融合、多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素養共育、優勢共享、課證融通、學分互認”的特色課 程體系,建設開放共享課程教學資源;4. 構建“課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進三全育人,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模塊化教學;5.深化職業教育互聯互通,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建設期滿,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引領職業院校“三 教”改革,推進護理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

 

 

教育部首批認定的“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現代軌道交通技術教師團隊

現代軌道交通技術教師團隊獲批教育部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是全國僅有的10個高職“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之一?,F代軌道交通技術教師團隊由機車車輛學院14名教師和1名特聘大國工匠組成。其中鄭州鐵路局集團公司首席技師1人(大國工匠),教授3人,中共黨員9人,三名教授張中央、韓增盛、張鐵竹相繼榮獲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團隊擔負著鐵道機車、高速動車組技術、鐵道車輛、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等專業的教學、研究、專業建設任務。

團隊帶頭人張中央教授1988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電力機車專業,先后榮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職業教育軌道交通行業名師等榮譽。主持、參加國家級、省部級教科研課題10多項,榮獲4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機車電傳動系統》課程建設,2007、2015年分別獲河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質量工程立項;先后主編出版了《列車牽引計算》、《機車新技術》等10多部專業教材,《列車牽引計算》被遴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榮獲國家首批精品教材獎勵;在《中國鐵道科學》、《中國鐵路》、《機車電傳動》等各級學術刊物發表專業、教研論文40多篇。

團隊負責建設的4個專業先后榮獲了國家級及省級專業教改試點專業、省名牌專業、省首批示范專業、省示范性重點建設專業、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國家骨干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省優秀教學基層單位、國家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國家優質高職院校重點專業群等榮譽稱號。

團隊教師主持的3門課程被評為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持建成21門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編24門課程教材在中國鐵道出版社等出版發行;近5年主持、參與校級及以上教科研項目24項,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參與修訂鐵道行業標準一部,在各級期刊發表論文108篇。

團隊培養的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中涌現出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等先進典型,他們的模范事跡也被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人民鐵道、新華網等媒體以“望聞問切”給火車頭“診病”、“身邊的大國工匠”、“鐵道線上寫春秋”等為題多次報道。張天彤等帶領城軌車輛專業學生自2013年—2016年連續4年組隊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成績位居全國鐵路高職院校之首。 

 


河南省高等職業學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護理教師團隊

“護理教師團隊”榮獲“第二批河南省高等職業學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并被推薦為“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團隊 19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1人,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省科技創新杰出青年1人,河南省教學標兵2人;平均年齡45歲,是一支德才兼備、充滿活力、勇于創新、無私奉獻的教師團隊。

團隊負責人林愛琴教授先后榮獲省青年骨干教師、省教育廳學術帶頭人、省衛生健康科教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主持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2 項,主持和參加省部級教科研課題10多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獲省級銀獎 1 項,主編教材4部,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EI各1篇,中文核心26篇。

團隊教師負責建設的護理專業在70年左右的辦學歷程中,先后被評為鐵道部示范專業、河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河南省特色專業、國家骨干校及優質校重點建設專業、國家級骨干專業等,被推選為全國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協作會主席單位、全國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研究會副主任單位、護理專業國際賽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等。

團隊成員始終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突出家國情懷、人文情懷、生命情懷,構建“專業-課程-課堂”三位一體的專業課程思政體系,《老年護理》課程獲首批河南省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聯合主持省級護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形成集國家級(2門)、省級(2門)、校級(13門)教學資源互為補充的一體化資源共享平臺,建成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職業教育護理實訓基地1個,省級高職示范性重癥醫學實訓基地1個,形成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實訓基地框架體系。編寫教材33部,主編16部。獲批1+X母嬰護理、老年照護職業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單位,實現“書證融通”。

秉持黃大年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崇高精神,團隊成員潛心投入教學科研工作。獲批省級工程中心1個,河南省高職院校唯一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科研立項3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級15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33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發表論文248篇,其中SCI檢索收錄15篇,核心82篇。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1項,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高職組一、二等獎各1項,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項、銅獎1項,全國高等職業院?!鞍l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2項。

團隊培養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行業、企業的廣泛認可,畢業生連續四年榮獲“出彩河南人”最美護士稱號,并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


 

  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師團隊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員以我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骨干教師為主,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是國家骨干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全國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國家級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國家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河南省特色專業。

團隊負責人李攀科,女,1981年出生,東南大學,碩士學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城軌客運組織、城軌票務運作。先后到澳大利亞研修學習、鄭州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掛職鍛煉,具有改革創新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近年來發表核心論文5篇,主持或參與省級及以上課題4項,主編教材2部。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共有教師23人。其中高級職稱占比53%,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90%。團隊成員曾先后獲得過“全國技術能手”、“河南省職教專家、“河南省文明教師”、“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教學標兵”、 “河南省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團隊成員主編教材14部,其中國家規劃教材4部;開發河南省立體化教材2部,建成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主持省廳級以上項目34項,發表論文130余篇,發明專利授權11項;在教師教學比賽中獲省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獲國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賽一等獎8項。

整個團隊精準對接軌道運營行業對人才的培養需求,深化產教融合,聚焦“三教”改革,以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點,以團隊協作共同體為載體,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成立大師工作室等方式,提升教師技術技能積累和科研創新能力,致力于打造一支師德師風高尚、充滿創新、活力,“三教”改革成效顯著、模塊化教學能力卓越、團隊分工協作能力突出的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鐵道機車車輛教學團隊   

鐵道機車車輛教學團隊負責建設的鐵道機車專業先后榮獲了國家級及省級專業教改試點專業、省名牌專業、省首批示范專業、省示范性重點建設專業、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國家骨干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國家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國家優質高職院校重點專業群等榮譽稱號。

團隊帶頭人,董奇志,女,1961年出生,1982年畢業于上海鐵道學院鐵道車輛專業,教授,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37年。是省級機車車輛教學團隊主持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主持人;近年來主持和參加省級科技項目5項、撰寫專業論文20余篇、教研論文10余篇。

鐵道機車車輛教學團隊由機車車輛學院16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3人,中共黨員9人,三名教授董奇志、張中央、張鐵竹相繼榮獲了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團隊主要擔負著機車車輛學院鐵道機車專業的教學、研究、專業建設任務。

團隊隊教師主持1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資源課,3門課程被評為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持建成9門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編12門課程教材在中國鐵道出版社等出版發行;近5年主持、參與校級及以上教科研項目12項,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參與修訂鐵道行業標準一部,在各級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張鐵竹、高偉、李建龍等帶領鐵道機車專業學生自2014到2017連續兩年組隊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成績位居全國鐵路高職院校之首。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護理專業教學團隊

     8846威尼斯護理專業其前身為鄭州鐵路局衛生學校,始建于1951年,1958年升格為鄭州鐵道醫學院,開設有本科專業,1963年恢復為鄭州鐵路衛生學校,1995年被評為全國重點中專。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護理專業升格為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先后被評為鐵道部示范專業、教育部和財政部認定的首批國家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中特色專業群。護理專業教學團隊2008年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帶頭人情況:林愛琴,女,生于1970年,醫學碩士,教授,河南省護理學會護理科研分會常務委員、護理教育分會委員,被評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先后到澳大利亞、加拿大研修學習。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20余篇,主持及參加國家級、省級、廳級等教科研項目10余項,獲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主編教材4部。

護理專業教學團隊共有教師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副主任護師1人,講師6人,實驗師1人;博士1人,碩士10人;雙師隊伍比例達?以上;團隊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師德先進個人1人,河南省教育廳專業技術帶頭人2人,河南省教學標兵1人。

目前團隊已建成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河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或在線開放課程2門、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1門、編寫專業教材28門、引進加拿大國際護理課程13門。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級9項,廳級20項,校級10項,科研到賬資金約57.9萬元,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2018成功申報河南省天然藥物提取和醫學技術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現已投入280萬元籌建呼吸與危重癥實驗室。輔導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獲國家個人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自2009年起團隊成員開始承擔中國鐵路總公司站車救護員以及救護員培訓師的培訓工作,每年培訓學員近千人。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鐵道供電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鐵道供電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現有核心成員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6人,助教3人,教師隊伍的年齡、職稱、知識、學緣結構合理,教學能力強大,教科研能力突出,是一支形成了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雙師結構”教學梯隊。

專業建設:2011年鐵道供電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被命名為河南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學校開展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鐵道供電技術專業為重點建設的六個專業之一, 2016年已通過教育部、財政部驗收,2017年獲批全國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點。

我校為全國鐵道職業教育鐵道供電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團隊積極開展鐵道供電技術專業建設,重新修訂了鐵道供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轉型,采取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等靈活方式對接新領域、新崗位;課堂教學轉型,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

圍繞軌道交通電氣行業特有工種“接觸網工”, 構建接觸網檢測檢修優質課程、優質網絡教學資源。緊跟行業發展,更新出版教材、開發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接觸網》被評為河南省精品課程。2018年組織召開了全國鐵路院校鐵道供電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成立大會,來自全國18個鐵路院校的35位專家參加,聯合主持的鐵道供電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入選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備選庫。

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建設完成與工作現場完全一致的接觸網演練基地,涵蓋普速、高速鐵路及城軌交通所有接觸懸掛形式,覆蓋所有接觸網真實情況下的操作、演練、實訓項目。新建接觸網檢修交互和VR系統,完整的硬件設施與以虛擬現實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為依托的標準化仿真操作、VR實景體驗相結合,開展鐵路及城軌交通接觸網實訓、實習以及崗位技能訓練。2018年,軌道交通智能檢測與應用工程實驗室獲批鄭州市重點實驗室。

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賽的競賽常態化機制,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教師的教學水平。2017年全國鐵路職業院校供電專業接觸網技能競賽,分別在“接觸網支持裝置預配”項目和“接觸網缺陷查找與處理”項目中榮獲省級一等獎、三等獎,總成績位列第二。2018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智能供配電系統安裝與調試技能競賽,獲得省級三等獎。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河南選拔賽“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項目,獲得省級三等獎。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高速鐵道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機車車輛學院鐵道車輛專業始建于1951年,為建設服務京廣和隴海鐵路而開設。 1994年經教育部批準,我校鐵道車輛專業升格為三年制高職。2008年試辦高速鐵道技術(動車組方向)專業,2010年按照國家標準正式更名為動車組檢修技術。

高速鐵道技術專業教學團隊2014年被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2018年被評為國家級黃大年式教學團隊。該團隊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提升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與質量,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團隊帶頭人情況:董黎生,男,1962年生,教授,高速鐵道技術專業帶頭人,鐵路總公司行業指導委員會機車專業主任單位,長期從事高速鐵道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皣壹壒歉稍盒=ㄔO——高速鐵道技術專業”,“河南省國家優質院校高速動車組技術專業群建設”的主要負責人。公開發表論文多篇,其中核心論文10余篇。

本教學團隊現有教師12人,已經形成了以高職稱專業人才為中堅、青年教師為生力軍,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合理,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助教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0人,在讀博士1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100%。 團隊教師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對教學工作有著強烈的責任與質量意識。經過多年建設,該團隊已成為一支教學能力強,社會聲譽高,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隊伍。

本團隊成員主持參與“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高速鐵道技術專業,該項目已通過驗收;主持參與“國家優質院校高速動車組技術專業群”的建設;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動車組檢修技術”;完成多門核心專業課的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已建成“高速動車組機械師訓練中心”及“高速動車組檢修大師工作室”兩個實訓室;參與國家級精品課《車輛制動裝置》的建設,并已驗收通過;2017年本團隊成員遠赴肯尼亞參與了肯尼亞蒙內鐵路鐵道車輛專業本土學員的培訓任務。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通信技術(鐵道通信方向)專業教學團隊  

鐵道通信信號專業始建于1951年,為建設服務京廣和隴海鐵路而開設。伴隨國家高鐵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學校把握鐵路技術崗位管理職能變革,及時跟進鐵路專用通信網絡管理人才需求的實際,于2008年開設通信技術(鐵道通信方向)專業,是河南省首家培養軌道交通領域通信技術專業人才的院校;2016年,根據教育部高職專業目錄調整,正式更名為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

通信技術(鐵道通信方向)專業教學團隊2015年被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該團隊在專業建設、校企合作、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提升專業建設水平與質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團隊帶頭人情況:張惠敏,女,1962年生,教授,通信工程師,通信技術(鐵道通信方向)專業、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帶頭人,全國鐵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鐵道通信信號專委會委員,全國職業教育軌道交通行業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文明教師,長期從事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建設和教科研工作,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主持完成“國家級骨干院?!擒壗煌刂茖I” 、“國家級優質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專業群”、“國家級骨干專業-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0項,主持完成省部級教科研項目10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3項;主編教材十余部,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本教學團隊現有教師19人,已經形成了以高級職稱專業人才為骨干、中級職稱為中堅、青年教師為生力軍,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結構團隊。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工)6人,講師6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的15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100%。團隊成員中,全國職業教育軌道交通行業名師1人,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省教育廳青年骨干教師3人,院級教學名師2人,院級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4人次獲得省級以上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獎項;企業駐校講師團隊10人,建有15人左右的動態兼職教師庫。教師隊伍的年齡、職稱、知識、學緣結構合理,形成了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學術梯隊。

本團隊成員主持完成“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城軌交通控制專業建設項目、“國家級優質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專業群”建設項目。通信技術專業(鐵道通信方向)2015年立項為河南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6年,《基于“雙主體”辦學模式的信息通信技術專業認證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榮獲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年,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獲批河南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018年,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教研室立項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光傳輸技術與應用》立項為河南省立體化教材建設項目;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聯合開展鐵道通信與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2019年,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骨干高職專業,軌道通信信號類專業群生產性實訓基地被認定為河南省生產性實訓基地;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4G全網建設技術”等18個賽項獲得國家級獎項10項、省級23項。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藥學專業教學團隊

藥學專業教學團隊自2016年建設以來,依托藥學專業為河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及河南省創新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建設項目,以帶頭人為引領,通過“內培外聘、培聘結合”的方式,已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專業結構優、教學水平高、職業能力強、校企合作深,完全勝任“專業教學+專業建設+社會服務+科技研發”任務,雙師素質達到95%的教學團隊。

團隊由藥學、中藥學、基礎醫學、藥品經營與管理等學科背景組成,現有專任教師14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3名,碩士學歷以上占比86%;兼職教師由校內及醫藥企業、醫院、食藥監等行業專家組成,25人,其中高級職稱和高技能人才占80%,已經成為結構合理,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團隊。

團隊帶頭人情況:陸艷琦,女,1972年12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理學碩士,1992年7月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專業,2012年9月-2013年7月北京師范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國家青年骨干教師訪問學者?,F任8846威尼斯藥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長期從事高職教育教學研究、化學應用研究。2010年獲得河南省高校教學標兵,河南省高?;瘜W教學比武一等獎;2010年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資助對象;2016年獲得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教學質量工程:河南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病理學》《正常人體結構》;河南省立體化教材建設項目《中藥炮制技術》;河南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建設項目基礎醫學教研室。

教研、科研:省級科研平臺“河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廳級科研平臺“河南省教育廳醫藥信息工程中心”;“校級醫藥科技創新科研團隊”。立項、完成省級課題8項,廳級課題14項,校級課題9項;發表論文核心8篇、 SCI1篇、CN28篇;教材主編5部、副主編2部、參編8部。

社會服務:團隊成員積極開展社會服務,服務社區1次,7人次深入合作企業開展服務,服務對象達200余人次。

 

  

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城軌交通車輛教研室

城軌交通車輛教研室專任教師11人中含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學位1人,碩士8人,學緣結構來源廣泛,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成員獲得省級教學名師獎、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優秀輔導教師等榮譽多項。教研室主要承擔城軌車輛、城軌駕駛專業的專業教學任務,課程包括《城軌車輛構造》、《城軌車輛控制》、《城軌車輛制動》、《城軌車輛檢修》、《城軌行車規章》等十余門專業課。

團隊帶頭人情況:張天彤,男,1973年9月出生,蘭州鐵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城軌車輛技術教學和研究,近年發表論文10余篇,主編教材2本。為全國黃大年式教學團隊主要成員,參與國家級精品課建設1項,主持省級教改課題、省級教學質量工程各1項,參與省廳級教科研項目多項,曾榮獲省優秀輔導教師、校教學名師、校優秀指導教師、校師德先進個人、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教研室在期刊雜志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百余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主持、參與省部、廳級教科研項目40余項,并獲多項獎勵,獲得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近20項。城軌交通車輛專業被省教育廳列為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城軌交通車輛綜合實訓基地建設被財政部教育部批準為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帶領本專業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國技能大賽等,先后取得團體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綜合成績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主持《城軌交通車輛構造》課程被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持《城軌車輛檢修》課程被列為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點。2017年教研室被省教育廳列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組織立項建設。2018年教研室4名教師作為主要成員,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黃大年式教學團隊”。




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基礎護理教研室

基礎護理教研室教學團隊是一支的學緣結構良好,年齡梯隊合理,專兼職比例均衡,兼職教師力量雄厚,實踐教學能力強的教學團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師資結構和師資力量符合“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本教學團隊承擔了《護理基本技術》《護理學導論》《人際溝通與護理禮儀》等多門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團隊成員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高超的教學水平,完全滿足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以及臨床實踐的需要,并將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

團隊帶頭人情況:王娟,女,1978年10月出生。畢業于鄭州大學,碩士學位,副教授,近年來發表論文10余篇,主編和參編教材2本,主持1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參與2項實用新型專利;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5項以上教科研項目;主持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多次指導學生競賽并獲得省級優秀輔導教師;主持完成專業實驗室建設;個人多年來獲得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優秀教師、“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基礎護理教研室現有教師8人,2名兼職教師,1名專職實驗員,其中教授1名,副高2名,中級職稱6名,助教2名。具有碩士學位7人,本科學位4人。團隊人員組成年齡結構合理,年齡梯隊良好,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老中青結合,平均年齡38.7歲;職稱結構理想,高中低結合,其中高級職稱占27%,中級職稱占55%;學歷結構合理,碩士以上占64%,專任教師均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其中”雙師型“教師9人,占82%。

基礎護理教學團隊根據護理專業學科特點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形成獨立的教學項目,設計教學模式、重組課程內容、優化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手段、強化教學隊伍,完成了《河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臨床護理基本技術“教、學、做”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高職護理教育基于“智慧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等多項省級廳級課題的研究工作。編寫了《護理基本技術》《護理學導論》《基礎護理學》等多本“十三五”規劃教材。團隊成員多次參加國內教育教學比武均取得優異的成績,2017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2018年獲得河南省衛生廳主辦的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及河南省護理協會舉辦的教學比武三等獎。

 

  

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電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是我校一支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兼職結合的基層教學組織?,F有專任教師9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1人),兼職教師6人,其中專任教師全部為碩士學位。校內實訓基地11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8個,校企合作單位有7家。2015年9月被評為8846威尼斯先進科室。教研室為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立項)。

團隊帶頭人情況:任全會,男,1978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發表核心論文10余篇,參與省級課題2項,主持建設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2007年至今,以教研室團隊為指導教師的電子協會社團,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等各項賽事,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索尼杯,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全國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等諸多榮譽。

 



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教研室

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教研室教學團隊是一支年齡、職稱、知識、學緣結構合理,教學力量強大,科研實力突出的教學團隊。教研室全體教師,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明晰職業教育定位,形成學緣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目前教研室教學團隊現有核心成員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助教6人;團隊成員全部為碩士以上學歷/學位,1名博士。

團隊帶頭人情況:朱錦,女,1980年12月生,碩士研究生,副教授,通信技術專業,主要講授《光傳輸技術與應用》、《鐵路移動通信系統》等專業核心課程,近年來參與了10項省級以上教科研項目,主持2項;發表論文十余篇,主編和參編教材5本,主持1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主持參與4項實用新型專利;省級教學成果1項,指導學生競賽3次,參加各類教學比賽獲獎3次;多次獲得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優秀教師、“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通信技術專業從2009年開始招生,經過十年建設,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通信技術(鐵道通信方向)專業于2015年1月被批準為2014年度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5年通信技術(鐵道通信方向)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2016年結項省級教改項目《基于“雙主體”辦學模式的信息通信技術專業認證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一項;獲得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年立項河南省國家級優質?!鞘熊壍澜煌ㄍㄐ判盘柤夹g專業群建設;2017年立項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鐵道通信與信息化技術專業建設項目;2017年立項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軌道通信信號類專業群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2017年立項省級教改項目《軌道交通無線集群通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一項;2018年立項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河南省教育廳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學科類技能大賽獲獎11項,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獲獎3項;互聯網+創業大賽獲獎9項。

 

 


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基礎醫學教研室

藥學院基礎醫學教研室是由原人體解剖、生理和病理教研室整合而成。承擔的課程有《人體結構與功能》、《病理學》、《藥理學》和《衛生防疫與急救》等涉及數十個不同專業的必修課,還開設有4門網絡選修課。年授課量人均500余學時,教學質量優秀率90%。長期以來,教研室在學校和藥學院的支持下,不斷強化內涵建設和實驗教學。2018年被省教育廳立項成為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單位。

團隊帶頭人王運登,現任基礎醫學教研室主任,1986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學士學位、副教授。在“全國衛生職業教育解剖學專業研究會”學術機構擔任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基礎醫學的教學與研究,先后在不同級別的學術期刊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作為主編、副主編出版教材4部;主持及參與不同級別的教科研課題數十項;2018年作為聯合主持參與了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正常人體結構》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的立項建設、作為副主編參與了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省級立體化教材《人體解剖學》的建設任務。教學中,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風端正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和黨員、曾獲得過鄭州鐵路局優秀教師稱號。

教研室現有教師11位,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7人、助講1人;碩士畢業生8人,具有雙師資格的9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一名、 3D打印高級工程師一名、河南省優秀解剖學青年工作者一名。教學團隊結構合理,充滿活力。

教研室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參與省級立體化教材建設一項;獲得省級教學比武二等獎2人、三等獎1人;先后發表SCI收錄論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5篇、一般CN論文50余篇;獲得專利9項;立項和完成校級、廳級、省級課題40余項,獲得各級教科研獎20余項;主編教材5部、副主編及參編教材10余部;主持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立項建設1項、參與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的立項建設1項。在新時代感召下,教研室全體老師將加倍努力奮發有為報效人民。

 

 

 


XML 地圖 | Sitemap 地圖
欧美激情乱人伦,全部露出来毛走秀福利视频,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国产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